小資族該投資還是先買房?除了複雜的算式,你應該先思考這3件事!

小資族該投資還是先買房?除了複雜的算式,你應該先思考這3件事!

選擇比努力重要

新年過後一切仿佛是全新的開始,你是不是也準備運用手頭上存下的一筆小小的資金展開自己人生的新頁?

就在這時你困住了,該買房子吧?為了和另一半未來有個安穩的棲身之處,但眼下的高房價實在令人卻步。

去投資吧?財金專家們都說年紀輕輕不要急著買房,把錢拿來投資股市打造一條非工資收入,但又聽親朋好友說因為股票賠了多少錢!心中又是一陣驚慌。

都說人生中選擇比努力重要,而面對選擇時最折磨人的不是多選項的多選題,而是二擇一的單選題!

問題一:「媽媽和女朋友同時掉進水裡,應該先救哪一個?」

問題二:「有1000萬元應該是投資還是買房?」

問題一的最佳答案是「醒醒吧!你並沒有女朋友!」,當然問題二的最佳答案也就是「醒醒吧!你並沒有1000萬!」

google以「投資還是買房」作為關鍵詞進行搜尋,會出現1,370萬筆資料結果。

這些結果中會發現在如Dcard等論壇或是其他討論區,還真有網友會在上面發問「我已經存了○○○萬元,請問該拿去投資還拿來買房呢?」這類的問題。

「○○○」中的數字從幾百萬到1千萬元都有,假如這些發聲的網友是真實存在,那真是證實了在喜歡儲蓄的臺灣,手邊能隨時有一筆閒錢而且正面對這個選擇的人還真不少!

如果花點時間檢視其中幾筆搜尋結果,看看大家討論的過程,會發現不論投資或先買房都各有支持者。

投資派: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67387342529.html

買房派:

https://udn.com/news/story/12806/6520949

有趣的是,這些支持者們都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算式或證據,告訴我們應該先作其中哪一樣才是明智的選擇;所謂「明智的選擇」就是在N年之後相較另一個選項我們將會增加多少財富。

數據通常是比較客觀證據,因此在比較投資或買房時,這些專家為了凸顯出兩者在一段時間之後所呈現的差異(在金錢上的),通常都會「假設」一些情境,然後帶入一個計算的方式,最後讓讀者看到「某某年後」各自的年化報酬率數字;如果對計算方式感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

這樣的說明和分析雖然比較科學,但對我這個數學沒及格過的文科人來說,還是看得懵懂又模糊。

複雜的計算公式讓人一頭霧水

於是我思考,每個人在人生中所做出的各種選擇,其實和個人條件密不可分;專家們「假設」的各種條件其實並不符合我的狀況,既然如此他們的意見對我是否還有參考價值?

這篇文章就跳脫數據和算式,以我本人的親身經驗出發分享個人在這個理財考古題上的3個思考方向,如果你也和我一樣,薪水不高、年齡不小並且有家庭責任,工作性質非高薪也無發展性但相對穩定,目前困擾於是不是該買房子的上班族,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

我的案例

先說明我個人的狀況:

我和老婆、岳母還有兩個就讀國小的小孩共同在南部的市區生活;和老婆兩人的年收入合計約85萬到90萬左右。

我有買房嗎?

有,但頭期款不是樂透彩金也不是省吃儉用存來的,是我和老婆雙方長輩幫忙,我們夫妻則是支應後面的房貸,每月約26,000元。

我有投資嗎?

有,投資台股但不是「歐硬」一大筆金額在一個標的上,然後期待短時間內就鹹魚翻身;投資基金是在仔細評估個人的收支狀況後,每個月幾千幾百一點一滴存來的,投資標的也是相對穩定但需要長期才能看見收益的金融股和ETF。

(延伸閱讀:小資族月薪3萬多,我用這方法無痛存下一筆投資基金!)

夫妻兩人雖離「財富自由」階段還有段很遠的距離,但幸運的,我們因為有長輩各方面的支持,已經能少奮鬥好多年就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

感謝長輩的支援讓我們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

在買房前,我們兩人也確實為了「現階段該買房還是繼續租房」有過多次的討論,也在網路上找了許多資料。

但必須老實說,就如同上面提過的,專家們給建議都有其侷限,提出的論述或是計算方式,也不是我們可以輕易理解與接受的。

經過多年的沉澱和深刻思考後,我認為要解決「該投資還是買房」這個問題,除了複雜的算式外,應該更要專注在以下3個面向上來思考,或許能更全面的理解這個問題,來獲得適合自己的答案。

需要什麼-獲得什麼會讓心靈擁有最大滿足

理財專家最常告誡一般消費者的警語就是,在購物前先釐清這個東西是自己需要的,還是想要的!

把同樣的概念拿來套用在投資還是買房這個問題上,問自己一個投資項目和一間房子哪個是你現在正需要的?

我和老婆兩人在北部生活時租屋多年,在搬回南部老婆的故鄉之後繼續住在岳母的租屋處。

因為老婆和岳母在家鄉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都是租屋,一開始我們三口人就生活在岳母租來做生意的透天一樓店面。

在決定於南部定居,加上小孩到了要上學的年齡必須回到我們身邊共同生活之後,岳母便和我們商量購屋自住的可能性。

考量岳母年紀漸增且行動逐漸不便,可能會降低房東日後繼續租屋給我們的意願。

加上家庭成員人數變多,租賃房子的空間更顯侷促;兩個小孩成長過程也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不是自己的房子住起來總是綁手綁腳,因此我們當時的狀態是不僅想買房也確實需要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如果你現在是跟父母同住在老家;或是任職的公司福利優渥能提供環境不錯的員工宿舍;又或是你還年輕單身即便租屋也還能生活得很快活,當然沒有迫切的買房需求。

生活在現代社會,正常狀況下每個人都一定得住在某間房子裡,唯一的差別就是房子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所以先檢視自己的生活條件,沉澱內心仔細思考確認現在的自己是不是需要一棟房子,千萬不要跟風或是聽從長輩的言論,買下自己其實並不需要的房子。

擅長什麼-在哪個選項投入最多心力

因為知道遲早會買房子,所以早在決定買房之前,我跟老婆已經著手研究「買房」這件事。

我們心裡都很清楚,「買房子」可不像去便利商店買一罐可樂這麼簡單的事;這是一件我們生命中從來沒有過的經驗,而且其中一個環節的疏失,很有可能就造成金錢上極大的損失,所以我們都知道必須花費更多心思把這件事盡量弄清楚,把風險降到最低。

我們適合什麼樣的房子?現在的房價如何?自備款要準備多少?要買在地區?生活機能?購屋的流程?必要花費有哪些?預售屋、新成屋和中古屋的差異?房貸類型有哪些?我們的條件能申請哪個房貸?哪家銀行比較優惠?需要準備哪些文件?

那時候除了上班時間,其餘時間就是研究這些和購屋切身相關的問題,再利用假日或休假不斷的看房並和熟悉的房仲討論、學習買房子的注意事項。

投資或買房都需要投入心力去學習

「投資」也是,再決定利用投資股市打造一條非工資收入之後,我就開始研究適合我的投資方式有哪些、進行的管道如何、預期的收益、需要的本金要多少等問題。

接著就是開始存錢、去銀行開戶並且研究APP怎麼用,然後試著先小額投資相對穩健的金融股,感受股市的漲跌,這一路走來也是花費的相當多時間和心力。

在刻意練習的概念中,我們若想學習某項技能,重點即在於如何強化這項技能的心智表徵

在任何領域中,技能和心智表徵之間都是良性循環:技能越高超,心智表徵越成熟;心智表徵發展得越完善,就能以更有效的方式精進技能。(延伸閱讀:「刻意練習」的自我實踐:我的色鉛筆畫學習之路)

不論投資還是買房,對非相關從業人員的一般人來說都是陌生領域,你如果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貿然把一筆金額投進去,無疑是在賭博。

因此,在抉擇要投資或是買房時,請先檢視自己已經在哪個領域投入心力和時間學習,對哪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如果都還沒,那就先別急著做出選擇先去學習、請益、吸收,專注充實你感興趣的那個部分。

承擔什麼-清楚自己的能力極限

所謂能承擔的範圍有兩個面向,一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固定支出;二是計算不出來的風險。

投資和買房,一旦決定開始並且想要享受最後的成果,都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資金投入,因此必須很清楚如果時間搭常來看自己的收入能否負擔的起。

這就跟前面提到的在哪個領域投入最多心力學習相關,對這個領域了解得愈多愈能清楚在這個領域的必要支出有多少,也才能估算自己的收入能力是否能夠負擔的起。

我和老婆在同一所國立大學工作,薪水雖然不多,但職務保障相對穩定,每個月都能有固定的收入,這在當時和銀行談房貸的利率時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不知道這5件事,你還想進學校工作!:薪水、內容、環境、壓力、職缺,一次讓你清楚明白。)

(延伸閱讀:每個月領不到3萬元!行政助理薪資揭密,現任行政助理薪資單大公開!)

在我爸媽和岳母提出可以幫付支付頭期款的金額之後,我們預算了每個月要支出房貸的可負擔範圍(約26,000元),回推可以買的房屋價位區間並以此區間的房的主要目標,可參考房貸計算器

如此一來,在房仲帶看屋時就排除掉許多「不可能成就的物件」,因而避免浪費很多時間外,看屋時心裡也會比較踏實,免除了經濟壓力的影響就能更務實的仔細審視這房子究竟適不適合我們。

再來是理解「風險」

有句話說「做最好的計畫,做最壞的打算」;最壞的打算就是要設想當我們所做的選擇發生最糟糕的情況,我們是否有承擔隨之而地的能力。

任何決定都會有伴隨而來的風險

風險是指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也是我們從事某個行動時期望達到的目標與實際出現的結果之間產生的距離。

《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認為風險應應該解釋為(未來)報酬率的不確定性。

我在2020年疫情高峰期跟風當起航海王,帳面上的報酬十幾萬,但在我還在想著航運股會再漲一波時,股價就雪崩式下跌讓我不得不跳船求生,甚至還小小的賠上的幾萬元。

雖然我知道航運價格遲早會回歸平穩,但是不確定也無法預期甚麼時候會發生,這就是投資必須承擔的風險。(延伸閱讀:航運一年一場夢,長榮巨輪沈船,小水手跳船驚險逃生?:記抱長榮海運股票一年的歷程與教訓。)

房子買貴了當然是風險,其他像是升息影響房貸利率、屋況太差、鄰居不好相處、建商信譽問題等也都是可能的風險。

我們第一次買房子就因為沒做好功課,成交後才發現房子佔到水利地的情形,雖然建商信誓旦旦表示他們已經做好規劃不會影響屋主的權益,但也很難保證20年後、30年後會有什麼變數。

接著又發現進一牆之隔的鄰居竟開起了神壇,令旗法器擺滿門口不說,三不五時就有人來「問事」做法會,這在日後必定會影響居住品質,這些事情都是我們買房時難以預期的

還好我們運氣不錯,搬進去住之前就轉手賣掉還小賺一筆後,再重新購入一間位在住宅區裡的透天別墅。

現在這棟房子我們已經住了4年多,也已經發生過浴室磁磚爆裂和淋浴間排水不通的問題,隨著房子的年歲漸增相信還會陸續有其他問題發生,這些都是我們之後要承擔的風險。

結語:聰明用錢

綜合上面三個思考方向看來,該投資還是先買房或許是個假議題,更正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是否具備妥善運用一筆資金的能力,來獲得想要的報酬?

沒有最好或最壞的決定,只有適合自己的決定

假設那些在網路上發文詢問廣大網友意見的人是真實存在的,那我還真為他們處理這筆金錢的能力捏一把冷汗。

具不具備能力取決於自己是否付出心力和時間來學習,如果你從來不曾在投資股票或房產交易花過心思,那不論把錢投進哪個選項,最終結果很可能都會讓你非常失望。

想要的報酬則關係到每個人的需求;金錢當然是一種報酬,但是不用一段時間就搬家的安定感、和樂穩定的家庭生活何嘗不也是一種值得獲取的收益呢?

所以,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適合的選擇,你有一筆錢可以用來投資增加收入或是用來買房讓家人安心,當然也可以用來打造一門事業成就自己、做善事造福社會,甚至就只是放著告訴自己「我是有錢人」!

不論選擇為何,最重要的應該是開始行動,枯坐著乾想事情並不會有進展,去翻書去研究去設法存下第一筆存款,往你想的選項踏出第一步才是最務實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