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的現代社會,追求兩者的「平衡」時常讓我們陷入焦慮;新的概念是工作與生活的「整合」,將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互支持,以便基層員工在這兩方面都感到滿足。

工作讓你忙到沒時間享受生活?別再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你該思考的是工作與生活「有效整合」!

失衡的生活

近期因為教育部要來訪視和評鑑校內的業務執行狀況,我工作的單位為了要準備各種備審資料,可以說是忙翻了天。

除了要把這5年來的行政資料通通找出來之外,還得花時間一一檢視佐證資料裡的數據是否和報告還有雲端資料庫裡的數字相符;如果有出入,還要化身為柯南,去爬梳資料建立的歷程,找出造成錯誤的可能性,再和主管討論要怎麼修正調整。

我負責的部分雖然不多,但因為歷時已久承辦人都不知道換過幾輪了,我也不知道前因後果,遇到不明所以的數據或是文件就必須和主管討論釐清;有幾次一討論就超過下班時間,就趕著一邊把主管交代的事情迅速筆記,一邊打電話給安親班說會晚點去接小孩,然後匆匆打卡衝出辦公室……。

(延伸閱讀:不加班錯了嗎?了解3個影響準時下班的因素,讓你下班時間就能跟大家愉快說BYE-BYE!)

於此同時,平時要應付的各項業務也不能耽擱:要辦公文、要寫報告、要回信、要回電話、要跟等候多時已經不耐煩的老師們解釋行政流程或法規條文,讓他知道為什麼我要退他的文件等等。

回到家稍喘口氣後,連晚餐都還沒吃上一口就接到Line到訊息,告知明天開會前要把什麼資料補齊,或是詢問哪份數據怎麼又會跟系統對不上種種疑難雜症。

老婆的工作也是遇到業務高峰,連續多個假日還要去現場或處理文件或辦活動,就算平日為了接小孩「不得不」準時下班,也要把工作帶回家無償加班

工作忙到不能享受生活?

加上女兒6月即將升上國中,為了給他更完整的學習資源,還要抽空開始透過管道詢問該去哪個補習班補數學又要去哪補自然;還要擠出時間參加各種升學說明會,了解未來要讀的國中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

我和老婆在倆小睡著之後,就著昏黃的夜燈開始在網路爬文、作筆記和交換資訊,像研究生一樣試著搞清楚現在的升學規範和模式。

可以說從過完年假之後,我們夫妻倆就在家裡、工作地和安親班(或學校)這三個地點轉圈圈,像在滾輪上拼命奔跑的老鼠,但卻看不倒終點在哪!

滿臉倦容的老婆問我說:什麼時候可以真的好好放個假,去陌生的地點走走,或是就在家躺平,什麼事都不做懶散的過一天!享受一下生活!

工作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信對多數雙薪家庭來說,上述的場景應該不陌生;因為工作時間拉長導致生活中的環節都接連出錯,像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其中一輛汽車只是稍微踩個剎車,就會讓後面的交通大打結!

即便是還沒有家庭的負擔,自己一個人尚且輕鬆自在,偶爾也是會有被工作侵占了生活的狀況發生。

我認識一個在網路公司工作年輕人,每天上班就是和工班出去幫客戶施工牽線,因為規劃圖和實際狀況不符所產生的臨時情況常常會讓他們工作到深夜,回到家也只能快點洗洗睡,眼睛睜開又要應付新的工作,日復一日!

(延伸閱讀:公家機關也要加班!大學行政工作需要加班的3個情況)

傳統上,我們習慣將工作視為換取報酬,以維持生活所需並維護社會上的地位和名聲的一種不得不的「負擔」;而生活則是工作之外的時間,我們在其中追求快樂和滿足感。

要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一職現在職場人的重要課題,一方面不願淪為生命只有工作的「社畜」,一面又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平衡」在國語辭典的解釋是「對立的雙方面在數量、質量或力道上相等或相互抵消。」

因此,當我們說工作與生活應該要「平衡」時,已經在潛意識中接受「工作」和「生活」必須是「分開且對立」的狀態,而兩者之間的界線是透過指定的「時間」來明確界定。

拿我個人的例子來說,學校的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所以我的「生活」是要從下午5點才能開始,在此之前的時間都是屬於「工作」的。

以前我就跟多數的職場人一樣不覺得這樣的劃分有什麼問題,本來工作和私人事務的性質就不同,分開處理是理所當然。

但是隨著工作年資的增加並且經歷生命各種型態的轉變,我逐漸意識到硬把這兩者分開對待,並不會讓我對「時間」的掌控更加游刃有餘,生活的更愜意。

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只會讓人更加焦慮

反而更常因為彼此的時間互相佔據(因為臨時性加班而不能去接小孩,或是上班時想到帳單要到期了還沒繳),造成既定的行程被打亂而焦慮不已!

我體悟到「工作」不僅僅是上班薪領水的這個態樣;「生活」也不是只有純粹的享樂與滿足

日常生活中必須的打掃、倒垃圾、洗碗、洗衣、修理家電、教育子女、繳帳單、保養車子等任務,既不讓人享受其中的過程,也不會因為達成結果而獲得報酬,但也應該算是一種「工作」。

本來生活就是生命中的各種活動,泛指一切飲食起居等方面的情況、境遇,所以「工作」其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把工作視為生活的敵人只會讓自己陷入時間管理的困境!

一個新概念:工作與生活整合(work life integration)

身為員工在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時,通常會因為下列主要因素的綜合影響而失敗:

  • 文化與價值觀的影響: 不得不承認在台灣現在仍舊有許多公司存在著長時間工作和追求業績的文化,迫使員工必須犧牲個人生活來追求職業成功。
  • 工作要求與時間壓力: 某些行業或職業可能面臨著高度的工作壓力和時間要求,如金融、醫療或是科技業等;而在一般行業中也會因應特殊的時間,必須延長工作時間,以學校來說像是年底、學期轉換或是計畫結時報。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往往無法同時滿足,員工只能接受這種的失衡。
  • 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技能: 許多員工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技能,無法合理分配工作和生活之間的時間。這可能導致工作時間過度延長,而忽略了家庭、休閒和自我成長等重要領域。
  • 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和變化:以行政工作來說,有時候開完會主管想要立即得到關於提案更多的資訊;或是下班前才交代要大幅修改已近完成報告內容等,這些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就使得員工難以預測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安排。
  • 個人壓力和期望: 一些員工可能對自己設定了過高的工作和生活期望,覺得自己需要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這種過度的壓力和期望使得他們難以找到平衡,往往會陷入工作過度和生活不足的困境中。

國外對於個人如何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以達到幸福的人生為目的發展出一個新概念:工作與生活的整合(work life integration)。

相比「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整合強調的是工作和生活如何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在這個概念之下,員工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履行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的職責,而不是在兩者之間以時間劃清界線。

工作與生活平衡概念圖
工作與生活整合概念圖

當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間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而沒有任何明確的過渡時,就是一種工作與生活整合的狀態。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許多企業或公司不得不實施居家辦公或遠距辦公,讓「工作與生活整合」的觀念得到向外推展的契機。

(延伸閱讀:居家辦公想提升工作效率,你必須先認識這3大「居家困境」!)

疫情過後,科技技術讓居家辦公逐漸成為普遍的工作形式,在家工作也迫使員工把過往切割清楚的各種社會角色,藉著工作愈生活整合再度合而為一。

整合帶來的益處

工作與生活整合能為基層員工帶來了許多益處。

首先,工作與生活的整合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員工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整工作時間和地點,從而更妥當的安排任務和約會。這種靈活性使員工能夠更自由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因工作壓力而導致的生活不適。

工作與生活整合能為員工帶來時空上的靈活性

其次,工作與生活的整合能培養員工的獨立性。通過自主安排工作和任務,員工承擔更多的責任,並對工作成果和專案負責。這種責任感和獨立性促使他們更加專注和忠誠於自己的工作,進而提高工作表現和成就感。

再來,工作與生活的整合能提升員工的生產力。員工能夠更好地協調工作和私人生活,享受更多的自主時間,這有助於提升個人幸福感和工作動力。這種滿意度和動力也促進了創造力和生產力的提升,因為員工能夠在最有創造力和生產力的狀態下進行工作。

另外,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有助於減輕員工的壓力並改善心理健康。通過有序安排時間和任務,員工能管理個人情緒與壓力,也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和朋友相處,享受生活。這種全面的平衡有助於減少焦慮和抑鬱,增強員工的健康和幸福感。

有用但不適用所有人

即使整合工作與生活能為員工帶來不少益處,但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它仍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前提要件」:

績效壓力:為了達成計畫目標、年度目標,很多工作都形成「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或是公司期望員工「隨call隨到」,這都會讓員工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壓力可能導致焦慮和內疚,甚至會因為工作與生活生活的界線被消除,而影響到和家人的關係或生活中其他層面。

過度工作:如果工作和空閒時間無縫整合,對懷抱企圖心和責任感強烈的員工來說,可能會導致員工過度工作的反效果。

這些人為了展現更高的執行力或是對某些工作「放不下」,而迫使自己延長工作時間來完成一些目標,反而無法在非工作時間真正放鬆,長期而言這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高標準的自律:傳統的上班要求員工在一段時間內就是要待在工作地點,來自工作環境的壓力會督促我們去盡該盡的職責;當工作和休閒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明確的分別時,員工僅能依靠「自律」來讓自己進入工作的狀態和達成職務目標,這對多數員工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工作與生活整合的執行者要絕對自律

溝通問題:如果團隊成員的工作時間和地點不同,溝通和合作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這考驗著員工和團隊是否存在「默契」的時候;大家的目標是否一致?對工作流程的認知是否相同?成員間的關係是否和諧融洽?這都影響著工作與生活整合的成敗!

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有效整合」

在當前多數工作都還是訂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的階段,身為基層員工該思考的是如何「有效的整合」工作與生活,以我個人經歷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 試著忽略內疚感與追求完美:

身為員工可能會因為無法處理某些事情或無法為組織達成某項績效而感到內疚,或是對某件已經完成的工作還緊抓著不放,覺得還能做到更好。

這些感覺和想法終將導致倦怠,就像繃緊過頭的橡皮圈,最後只有斷裂毀壞,偶爾放自己一馬,讓自己輕鬆一下世界不會因此崩塌。

(延伸閱讀:上班族4個健康生活提案,讓你避免常見的健康問題過個有品質的生活。)

  • 確立清晰的工作目標和生活目標:

我們需要明確知道自己在工作上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同時也要意識到生活中追求幸福和滿足感的重要性。透過設定具體的目標,我們可以更有目標地去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盲目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生活的重要性。

  • 制定時間管理計畫:

通過制定時間管理計劃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項活動,確保每一個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照顧;像是建立工作與生活整合的待辦事項清單,來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這會幫助我們專注於重要任務並騰出個人時間進行其他活動。

  • 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

一個令人愉悅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可以激發我們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可以通過創造整潔、舒適、富有活力的工作空間來改善工作環境,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

  • 保持開放的溝通:

我們需要與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開放的溝通,分享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共同找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最佳方式。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向上級表達自己的需求,尋求彈性工作時間或者其他支持,從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結語

不論是工作生活是平衡或是整合,最終目的都是在維護員工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同時達成組織預定的績效;對員工來說,就是身心靈健全的狀況下持續保有一份工作,因此從務實面來說並沒有哪個是最佳方案。

我們該關注的是,當發現已經陷入犧牲個人時間以長時間加班,甚至產生身心俱疲,無心工作,逃避上班的情況時,我們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只能怒氣沖沖的上班,看同事不順眼,消極對待工作,整天怨天尤人抱怨公司勞逸不均?還是是積極的尋求改善之道(不管要平衡還是整合),為自己換來一條(稍微)寬闊的職涯發展路徑。

你認為你的工作與生活有取得平衡嗎?你認為工作與生活是可以整合的嗎?當工作與個人時間衝突時你會採取什麼行動?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