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稱是什麼?你滿意這個職稱嗎?「職稱」、「頭銜」標誌出某人所具備的某種身分、專業或學術資格,具有相當重要的社會功能;響亮的職稱和滿意的薪水,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更好的「職稱」和「頭銜」讓基層員工上天堂?「職稱」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也許更重要的是「這件事!」

行政助理的選擇題

在學校工作的計畫助理,每一年總會有至少一次要面臨選擇的難題,那就是「要不要轉為非公務員身分的校聘人員」。

比較兩項職務在各方面的優劣,可以說各有利弊;所以每當學校釋出職缺的訊息時,總會讓有意轉為校聘人員的計畫助理們陷入長考。

(延伸閱讀:大學系辦工作內容解密)

既然要在兩個工作機會中做出選擇,一定是要綜合比較兩個工作的各層面,包含薪資、福利、工作內容、服務的單位(行政中心或是系所)等各種資訊,看看哪個選項會帶來比較多的好處,以此做為決定的標準。

校聘人員與計畫助理個面相比較表

在多次和助理們聊到這個話題後,我發現有一項是我本人在找工作從來沒考慮過,所以被重複提及時感到訝異的因素,那就是「職稱」或說是「頭銜」

或許是因為個人的工作經歷對「職稱」並沒有特別的重視,所以在我過去的觀念裡其實就是很虛無的存在;它並不如金錢、員工旅遊或是好相處的主管和同事那樣具體且實際。

響亮的頭銜可以讓人快速注意到你

之前的工作多從事教育相關的行業,我最常被叫的職稱就是「老師」;而在書店裡,除了「店長」這個職稱之外,我也沒感受到職稱對日常工作有什麼影響。

(延伸閱讀:我是如何進到一所國立大學工作:文科男的工作歷程)

來到學校工作之後,或許是因為公家單位基於法規的限制,所以對職位階級的劃分,就相對的比較嚴明。

處長、院長、主任、簡任秘書、專門委員、組長、專員、組員、辦事員、書記,這些職稱也是花了我一段時間才能一一對號入座;不禁回想起剛入伍當兵那段適應期,也是被要求要搞清楚指揮官、旅長、副排長等等。

大學工作人員中英職稱一覽表

但是對我這種基層人員來說,那些什麼長、什麼主任我只要知道,會議中由誰作主;誰的話要特別做紀錄;核章時要先給誰蓋後給誰蓋就好,除此之外「稱稱」於我而言,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不過對其他助理來說,可不是這麼簡單。

「助理」就是比不上「組員」

助理A說:既然大家都是基層行政人員,校聘人員就是「專案組員」聽起來感覺就比「專任助理」有專業度;「行政助理」聽起來就是打雜負責瑣事的阿!

助理B說:主管都會覺得計畫助理就是沒有專門主責的業務,所以有什麼臨時的交辦事項就通通推給我;所以我手邊要處理的事情反而比正式職員還多咧!

助理C說:「助理」這個頭銜就不夠響亮啊!之前因為在單據上蓋自己的職章,合作的廠商還質疑我是不是學校的「職員」,還要我去給「正式的職員」蓋章才有效力!

這些確實都是小助理在日常工作中會碰到情況,我本人在近8年的行政職涯中也遭遇不少;被質疑專業性、意見不被重視、在辦公室被邊緣等等。

如果自己的「職稱」或「頭銜」,在別人看起來聽起來時更正式、更高大上一些,可以幫助基層人員避開一些職場的困擾,那當然也是求職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職稱」或「頭銜」在職場上具有能讓人快速識別「職務」的功用,而職務又關係到實際從事的工作;當我們的職稱不能立即給人一個深刻印象的話,似乎就會直覺的認定這個人「沒有負責什麼重要的業務吧」;由此看來,「職稱」對一個工作人的職涯發展還是有一定層面的影響。

(延伸閱讀:行政助理工作內容有哪些?現任行政助理3分鐘帶你了解細節!)

所以,追求「職稱」、「頭銜」是有意義的嗎?對像我這樣的基層人員來說,「職稱」究竟重不重要呢?在面臨轉換職涯跑道時,是否該把「職稱」納入考量的因素?藉這篇文章讓大家開啟更多元的思考角度。

職稱、頭銜的功用

最近老婆因為看到長輩生病的歷程,興起為自己的保險多增加一些項目的念頭,但有限的經費讓她不知道如何選擇;經由熟人介紹,某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聯繫上老婆,並很積極地約好來家中作說明。

我看著對方遞出來的名片,在姓名後面跟著「南區業務經理」的職稱,我半開玩笑的問說,經理還要親自出來面對客戶(還不一定會成交)?

對方態度也很大方,笑著回答:雖然這樣很做作,但在業務圈裡都知道,掛上「經理」(或以上)的頭銜,才會讓客戶感到自己有被重視;客戶心裡高興,也才有談成生意的可能!

我在書店工作時,聽前輩說過有些大型連鎖補習班,看到來訪的業務只是專員時,就會露出明顯不屑和輕蔑的態度,認為我們書店不重視他們公司;所以那時我們一些比較資深的業務前輩,都會在公司的同意下給自己一個響亮的職稱,經理、總監、督導……之類的。

在商業世界職稱、頭銜很重要

那職稱、頭銜的功用就只是用來嚇唬人用的嗎?

在我的認知和生活經驗裡,當我需要「認識」一位或數位陌生人時,會需要很多資訊來判斷他可能會是「什麼樣的人」,然後在心裡迅速搜尋可以聯繫彼此的話題,開啟雙方交流的可能。

有個人我知道40多歲、已婚、2個就讀國小的小孩、大學教授、財金專家,也許我可以跟他聊聊最近火熱股市,看看他有什麼高見;或是問他對將要升學的小孩,有什麼獨特的教養觀念。

除了當下用自己的雙眼進行觀察外,有社交經驗的人應該都會同意,知道對方的「職稱」或是「頭銜」是認識他最快的捷徑;因為它標誌出這號人物所具備的某種身分、專業或學術資格。

企業一般常見的職稱中英對照表

反之,當我們需要向他人介紹自己時,如果有個「頭銜」也會讓人更快對我們有具體的認知。

現在,當某人具有多種專業身分,或是有多種職業我們會稱之為「斜槓」;而每一條斜槓後面跟著的就是我們的頭銜或職稱。

有研究表明,聽起來很有權勢的頭銜可以彰顯個人的社會地位;某些頭銜不僅代表著一個人的工作職責,在社會上還象徵著在組織中的權力和影響力;最常見的像是某某理事長、會長、秘書長、總幹事等。

擁有一個高級的頭銜意味著在組織中也擁有較高的地位,這會增加頭銜擁有者在社交場合中的自信心,並且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從這裡可以看出,頭銜、職稱最顯而易見的功用就是讓人快速識別我們的身分和地位。

就工作來說,「職稱」代表著我們所任職的公司,對於這個專業性工作所被授予的地位,換言之也就是你在公司價值的重要性與定位。

對員工而言,職稱具有以下的作用:

身份認同感:職稱能讓基層員工對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和角色有「強烈感受」,從而增強對組織的歸屬感。

工作目標明確:職稱通常與工作職責和職能相關,可以協助基層員工確認自己的工作範圍和目標。

提供精進動力:透過頭銜的標誌可以帶來成就感和自豪感,這對於基層員工的自我實現和職業生涯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頭銜的轉換,員工能夠看到自己在職場上的成就和進步,從而激勵自己繼續努力向前。

(延伸閱讀:行政工作必備3項技能展現專業讓你在職場無可取代!)

對管理層而言,職稱能有以下作用:

組織架構:職稱可以幫助建立組織架構,明確各個職位的等級和職責,從而促進組織的組織化和管理。

表現評估:職稱作為一個參考標準,可以幫助管理層評估基層員工的工作表現,從而進行獎勵和晉升等決策。

對公司而言,「職稱」是一項管理工具,除了讓員工可以「各司其職」外,一般來說,企業內部通常會有一份自己的「職等標準」,當員工表現好或是達到特定年資,公司即可決定員工是否可以向下一個職等邁進(也就是所謂的「升遷」)。

溝通和協調:職稱可以作為溝通和協調的依據,幫助管理層有效地分配任務和協調不同部門或團隊之間的工作。

在職場中,具有相似頭銜的人通常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和需求,進而更有效地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職稱、頭銜重要嗎?

既然職稱有它的功用,對工作人來說當然有其重要性;基層員工真正想知道的問題應該是,「職稱和工作中的其他因素相比時,哪個更重要?」

比如一個最現實的選擇,「頭銜好」跟「薪水高」哪個更重要?文章開頭提到行政助理們所遭遇的,就是「響亮的職稱」與「較高的薪資」該如何選擇的難題。

選薪水高的那邊是一般人直覺的選擇,每個月多幾千幾百元入到帳戶,似乎更實際一些。

(延伸閱讀:每個月領不到3萬元!行政助理薪資揭密,現任行政助理薪資單大公開!)

我也是這樣選擇,不過那是把其他因素一併納入考量之後的結果;我建議如果要把這個問題思考的更周全,那就要把時間拉長遠來看。

「工作」圖的是長遠之計,一般人從開始工作到退休,最起碼都要花個30年的光陰;薪水高,只是眼前看得到的好處。

一個真正好的「職稱、頭銜」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收穫更多的益處,包含聲望、權力、眼界、人脈和薪資成長的幅度。

若真的要比較,就應該要把這個「職稱、頭銜」背後的責任與承擔,未來的磨練與成長都納入考量,才不會吃了「短視近利」的虧。

「職稱、頭銜」背後都有其責任與承擔

順便一提,在校聘「專案組員」和「計畫專任助理」之間,我仍舊選擇薪水較高的「專任助理」,不止是因為薪水高。

我的考量是,非公務員的校聘專案組員是學校的正式職員,會獲得長官較多的關注,但也代表加諸在身的職責和任務也會比較多,而論及發展性和成長空間就跟專任助理一樣幾乎為零!

既然如此,我何不領較多的薪水,在顧全生活品質的同時,把工作的時間和精力用來發展其他的專業,期許有朝一日可以在「大學的計畫助理」這個身分後面加上更多的「頭銜」。

(延伸閱讀:8種利用上班時間也能偷偷經營的副業!上班族必學,降低時間成本,迅速創造多條收入管道。)

基層員工該怎麼取得更好的職稱、頭銜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要先看看取得職稱有哪些方式?

就我自己的認知,一般情況下,換職稱的核心其實就是「換工作」,所以若是已經在某個公司或單位擔任基層員工,想要追求夢想職稱可以透過3個管道:

升遷、轉職及斜槓。

升遷:這是最直線思考得到夢想職稱的方式,運用公司的組織架構,透過自身的努力一步一腳印往上爬。

這在公家機關裡是最普遍的情況,我在大學行政單位裡也實際看過很多公務員就這樣慢慢從辦事員一職等一職等的升到組長、秘書甚至簡任秘書或是專委。

轉職:在公家機關或許有相對透明的管道和方式,可以保障最多數的基層公務員能順利晉升。

但如果是在一些規模較小、組織架構沒那麼嚴謹的中小企業,升遷管道不見得那麼暢通透明時,「轉職」就是換工作的另一個選擇。

(延伸閱讀:領到年終獎金就跳槽?行政工作人在轉職前該深思的三件事!)

俗話說「東家不打打西家」,我在這公司得不到滿足的東西,不論是薪資、福利、寬裕的工作時間或是更受到重視的職務,那我就到另一家公司去爭取,運氣好,說不定就能得到。

斜槓職涯發展有句話說,如果你始終找不到理想工作,那就自己創造一個。現在蔚為風潮的「斜槓」就是奠基於這樣的觀念之上所發展出來的職涯發展管道。

不論我們選擇走哪個管道,要求的都是相同的東西—是否已擁有與這個職稱、頭銜相配的實力!

大學念中國思想史時,老師講到儒家的「正名」當時我聽得是恍恍惚惚,現在回頭想,以職場來說「正名」其實就是身為組織一分子的最基本要求。

職稱是「名」;能不能把這個職務該做的事情做對做好那就是「實」

你的專業能力與實力要能配得起職稱

保險業務員拿出「南區業務總監」的名片,但位客戶介紹起自家的保險方案卻支支吾吾零零落落,甚至一問三不知,那這個「總監」就是個「虛名」很快就會被看破手腳。

管理學上有所謂的「彼得原理」,也是研究者觀察職場所得出的一種「名實不符」的現象。

另外要特別提醒,「名實不符」的情況也出現在求職市場裡。

打開求職網站,什麼經理、總監、營運長之類的頭銜、職稱讓人看了心生嚮往,彷彿人生的高峰就要從此開展。

但若有機會與面試官交流,還是要把職位跟對應的職責範圍跟工作內容好好釐清;聘人的公司也不是佛心來著,給你這麼引人注目的光環,當然要求你回報等值,甚至超值的付出。

對方對這個職位的期待和願景以及想要達到目標,是鴻鵠之志還是海市蜃樓,我們心裡總要有個底,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心裡清楚,別被響亮的職稱迷昏了頭,到時真的上了戰場才落得狼狽竄逃!

前些時候在社會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柬埔寨求職詐騙」,可以說是最血淋淋的極端實例!

結語

職稱、頭銜標示了某人有能力跨過一道或數道不容易跨過的門檻,是這個人通過一項篩選機制的證明。

但在這個高大上的頭銜、職稱滿街跑的時代,位處基層的我們不論現在的職稱是什麼、不論是不是要追求更亮眼的頭銜,都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拉回自己身上,檢視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具備可以配得上的實力與能力。

求職時也別炫目的職稱蒙蔽了雙眼,工作上的條件交換,只求眼見為憑。

搞清楚所應徵的職務有沒有優秀的團隊、資源給不給、高層支不支持、目標合不合理,各種配套措施是否備齊讓我們能大展身手,而不是進到公司後才發現被綁手綁腳,甚至求助無門,最後功績沒達成還在業界壞了名聲!

你現在職稱是什麼?你有一個響亮的頭銜嗎?你認為職稱和頭銜重要嗎?自己目前的專業能力配得上所屬的職稱和頭銜嗎?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